网站导航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亚望京中心A座 401号楼5层

邮编:100021

电话: 13552913761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新农村产业规划的误区及思考

来源:本站 发布日期:[2020-11-30] 发布者: 点击次数:

        新农村产业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性部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规划的重点可以总结为投资方、资源、人力、收益群体和产品市场。一个成功的产业规划案例必须寻求以上所有方面的有益联动。 以下主要阐述和思考新农村产业规划的现状、 问题和解决方案, 希望能对今后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规划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新农村产业规划的背景和现状

        回顾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 可将其分为标志性的三个阶段:一是 2006 年 1 月 1 日政府废止了《农业税条例》,以此作为决心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停止征收农业税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不仅符合“工业反哺农业”的趋势,而且符合政府想要进一步提升农民公民权利的决心, 体现了现代税收中 “公平”的原则。 二是推行精准扶贫政策,将其作为我国十三五规划施行的重大举措, 表达了坚决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心,这个政策的重点在于“精 准” 两个字, 可以对户到任意贫困家庭并进行 “一对一” 的扶贫资助。 精准扶贫政策还有为乡村建设规划“保底”的意义,即通过精准扶贫弥补规划的相对无效性。 三是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依据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 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以上三个里程碑事件作为我国不同阶段乡村规划的背景和推动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他新农村产业规划的误区

          分析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案例,各省、市、县都能列举一二,但其中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以下分析新农村规划建设中产业规划部分容易产生的误区。


         1. 脱离土地和农村人口现状新农村产业规划中存在的一大问题是忽略农村土地性质和农业人口的现状及基本特点来进行产 业规划, 很多产业类型偏离农业及其相关行业。 这种脱离土地和农民的城镇化产业规划模式只能是城镇化的另一种转化形式, 完全脱离三农的根本而仅仅是在经济上的盈利和对乡村景观资源的“盗取”,这类红利往往不能落实在农民身上, 相应的土地类型也发生了城镇化的转变。 这种产业发展带动和引入的人员以非农的高新技术型产业人员为主, 而当地从事农业生产及其相关行业的农民则因为缺乏相关技能而无法从事此类产业,从而被置于新农村产业规划的发展红利之外。

         2. 产业规划缺乏宏观思维新农村产业规划一定要以一系列宏观层面的规划成果为基础,在当今“多规合一”的大趋势下,实施乡村土地利用规划、 村庄建设规划等重点体现实用性的乡村规划。如果新农村产业规划只着眼于乡村一隅之地,而不考虑与镇区、城市、省域以及更大区域的规划及各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联系, 由此作出的产业规划成果必定成为纸上谈兵,各种规划策略都会流于表面。


         三、新农村产业规划的思考

         1.寻求农村、农业、农民三方联动的发展机制在新农村产业规划中,为了增加农业附加值,很多产业规划都是在一产的基础上附加二产和三产开发,这种产业规划模式是最普遍也比较高效的, 但也容易出现相应的问题:其一,脱离乡村本来具有的一产类优势产业,引入脱离农业土地的二产或三产,导致农业和农民都不得益; 其二, 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引入大集团,这种措施是土地高效利用的手段,不过可能会出现农村、农民不得益的情况,在这种开发模式下一定要将农民的红利获取方式研究透彻, 不能让集体和农户没有收益;其三,引入完全脱离一产类的高新技术产业,这种方式很难将农村、农业和农民三方统一起来,某种程度上讲是乡村城镇化发展的结果。


        乡村产业规划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以特色一产类产业作为支撑产业, 至于详细的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在更高层次规划的指导下制定。 每种产业方式都要根据三农化的土地、资本、人力、技术等要素来制定且缺一不可。要形成农村、农业、农民三方联动开发,必须具备:一是要有特色的产业门类,从而具备产业发展竞争力,包括特色一产类产业、以特色一产类产业为基础开发的二产类和以乡村资源本底为基础开发的三产类产业类型;二是要具备以集体经济为收益主体的新的经济体,并以此作为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方。

         2.充分发掘乡土文化底蕴中国作为一个拥有几千年农业文明的国家,农耕文化及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现在很多新农村产业规划都会附加一系列文化产业, 形式主要有农耕文化展示、书院文化展示、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展示、农业化景观风貌展示等, 但很多规划案例挖掘的都是文化表层的东西,没有进行更深入的实地文化溯源分析。

        文化溯源分析的基本思路是: 市县级历史文化溯源—镇乡级历史文化溯源—村级历史文化溯源。 这里的历史文化成果类型应非常丰富, 包括传奇人物及非物质文化产物 (古代技艺、 艺术类、 文化类、 生活类……), 应当从乡土本身的文化基底出发深挖技艺类、艺术类和文化生活类的中国乡土古文化深层内涵,以此来形成旅游及文化类的产业规划及开发。

         3.实施多市场开发策略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规划要遵循“风险规避”原则,最得益的方法就是进行多市场开发, 主要的核心内容还是一产类的多品类化生产, 并以此拓展的二产类和三产类的产品也需要进行多市场的规划、开发和投放。这个和差异化发展有异曲同工的含义。 多市场开发要注意把握市场的多层次性,可以把市场划分为镇区级市场、市县级市场、省级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这五个等级。 市场的层次等级越高,说明该乡村产业发展越具有市场竞争力。除了市场的层次,还要认真分析多层次市场的目标人群。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规划中应深度挖掘本地的资源本底,以打造深层次、复合型的市场作为产业规划的目的。


       在新农村建设的产业规划中, 最重要的还是必须立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三方来进行且缺一不可。产业类型要根植于当地特色一产类产业类型及当地的人文历史来进行规划,否则所有的规划都将是纸上谈兵。要把多市场开发和投放作为产业规划的重要手段, 在产业规划中深入分析市场的类型和层次, 在深挖自身资源本底的前提下提升市场的层次和进行多层次市场的整合开发及投放,以开发适合多类目标人群的产业门类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