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亚望京中心A座 401号楼5层

邮编:100021

电话: 010-64776672

乡村振兴研究

一、乡村振兴政策依据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根本战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项长期根本任务来抓。党中央、国务院于2018年 6月21日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于2021年1月4日发布了《关于u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于2021年6月2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法律体系。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二、乡村振兴具体内容

(一)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的工作重点为:提升粮食和中药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研究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促进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强化现代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建立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二)乡村建设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整体筹划城镇和乡村发展,科学有序统筹安排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优化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布局,逐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县域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建设数字农村。

(三)农村改革

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健全土地经营流转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完善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政策。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农村集体林权制度。

(四)政策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相关专项资金、基金应当按照规定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支持。国家支持以市场化方式设立乡村振兴基金,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优化乡村营商环境,鼓励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

国家综合运用财政、金融等政策措施,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机制,依法完善乡村资产抵押担保权能,改进、加强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和服务。

财政出资设立的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应当主要为从事农业生产和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经营主体服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乡村产业用地,建设用地指标应当向乡村发展倾斜,县域内新增耕地指标应当优先用于折抵乡村产业发展所需建设用地指标,探索灵活多样的供地新方式。

经国土空间规划确定为工业、商业等经营性用途并依法登记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所有权人可以依法通过出让、出租等方式交由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优先用于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和乡村产业。



三、乡村振兴典型做法

全国范围内容,已经形成额九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乡村振兴模式。

(一)以“三瓜公社”为代表的“电商特色产业模式”

基础条件

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半汤街道,距离合肥90公里,自驾车程1.5小时左右。村庄规模总面积10平方公里左右,包括半汤街道部分区域以及周边十余个村,其中一期重点开发冬瓜民俗村、南瓜电商村以及西瓜美食村。

开发主体

2015年3月,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引入安徽淮商集团,联合成立了安徽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三瓜公社的联合开发主体,计划开发总投资5 亿元,建设周期36个月。

产业规划

(1)南瓜电商村:定位为电商村、农特产品大村、互联网示范村,目前已经入驻的电商企业包括自有的“三瓜公社”官方旗舰店、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甲骨文等,还吸引了微创全国联盟、创客空间,以及大量文创基地、乡村酒吧和特产销售门店入驻。

已经开发出茶叶、温泉、特色农副、乡土文创四大系列千余种特色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方式获得市场的极大认同,使农村产品销售渠道多元化。

(2)冬瓜民俗村:主要产业为半汤六千年民俗馆、古巢国遗址、手工作坊群。力图挖掘还原巢湖地区6000年的农耕民俗文化,先后建设半汤六千年民俗馆、有巢印象、冬瓜传统手工艺坊,引入客栈、民宿、温泉养生、旅游度假等乡村旅游服务业,打造以体验半汤地方传统农耕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村庄发展模式。

(3)西瓜美食村:主要产业为80户风情民居民宿、60家特色农家乐、10处心动客栈酒店。与经典温泉品牌汤山共同组建汤山旅游公司,通过村集体入股和持股,共同开发温泉康养民宿,拓展村集体经济路径。

运作模式

采用“企业+政府”的开发建设模式,合巢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安徽淮商集团共同成立三瓜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按照“冬瓜民俗村”“西瓜美食村”和“南瓜电商村”三大主题定位,对民居进行重新定位设计,构建起“线下实地体验、线上平台销售,企业示范引领、农户全面参与,基地种植、景点示范”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民俗、文化、旅游、餐饮、休闲等多个领域,综合现代农特产品的生产、开发、线上线下交易、物流等环节,探索出一条信息化时代的“互联网 + 三农”之路。

(二)以“袁家村”为代表的“村集体组织带动模式”

基本情况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部,位于举世闻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昭陵九嵕山下,距离西安60公里,约1小时车程。袁家村共有62户,286人,土地面积660亩,发展到今天已经吸引外部3000 人来到这里。

开发主体

村集体和村民共同组织村集体开发经营公司作为袁家村的主体,同时成立自有的村庄管理公司和多种行业协会。

开发理念

回顾和总结袁家村的创业历程、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以支部为核心,以村民为主体;以创新谋发展,以共享促和谐;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打造农民创业平台;以组建合作社为切入点,实现三变;以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注重精神文明,加强思想教育;弘扬优良传统,淳厚乡风民俗。

产业规划

袁家村在产业方面可以总结为“一个品牌,两个产业”:一个品牌是指“袁家村”品牌,“袁家村”的品牌价值估值已经超过20亿元,并且仍然在快速的增值中。

“袁家村”的品牌,可以形象地解读为“袁汁袁味的精神原乡”,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内涵的“农”字号品牌,其产业与三农紧密相连、息息相关。郭占武提出的袁家村品牌 +创新团队 + 资本 + 互联网的新思路、新模式将为袁家村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两个产业,一是指以传统民俗和创意文化为核心的个性化、高端化和系列化关中文化产品产业。二是指以特色农副和健康餐饮为核心的农副产品的种养殖、加工包装和销售产业。

经过多年发展,袁家村从乡村旅游起步,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品牌价值更为凸显,第三产业强大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由传统手工作坊到现代加工工厂再到连锁加工企业,第二产业围绕第三产业布局;第二产业的发展不断扩大对优质农副产品的需求,拉动第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袁家村真正构建起由三产带二产促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

运作模式

袁家村党支部书记、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创始人和设计者郭占武将袁家村的成功归结于“村干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典型”,其模式可以归结为“以村集体领导为核心,村集体平台为载体,构建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的村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三)以“泰山村”为代表的“村集体与社会资本共同撬动模式”

基本情况

位于郑州市南大学城龙湖镇境内,距郑州16公里,距新郑国际机场20公里。村庄规模,占地面积5000亩,辖9个自然村,7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500余人。

开发主体

泰山村村委会开发主体成立村集体开发组织,引入了千稼集项目共同打造。

产业规划

(1)引进国内知名文旅品牌千稼集,通过文旅产业引爆村庄

引进河南千稼集农业旅游观光有限公司与泰山村合作,建设了千稼集景区,按照“原味乡村”“民国风情”“激情岁月”三大主题,布局农耕文化演艺、民俗特色小吃、民间演艺表演、休闲游乐体验、主题情景客栈、绿色有机农场六大产品业态,布局地方名小吃、农副产品、茶馆戏台、文创产品、主题客栈、民俗演出、情景演艺、历史店铺、儿童娱乐、竞技游戏和创意农场采摘园等对多元主题业态,供游客体验浓郁深厚的中原民俗历史文化和乡土乡情。

(2)合作经营打造万亩高效农业产业园,夯实产业基础

千稼集与当地农民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打造万亩农场,通过集中耕作,精细化管理,生产绿色有机杂粮蔬菜。实现统一配给,从源头上保证千稼集食品的安全和质量,游客还享受纯天然农土特产和土法加工食品,充分享受好看、好吃、好玩、好游、好住、好购、好心情的“七好”快乐体验之旅。

(3)发展新型养老产业,打造新型乡村养老典范

2016年,泰山村与上海和佑养老集团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计划在泰山村联手打造新型乡村养老典范,建设可安置5000名老人的乡村养老项目,打造“城市老人到乡村寄家养老”特色示范村。

“乡村寄家养老”模式让城市老人到近郊寄家养老,既有家的感觉,也能呼吸新鲜空气、品尝有机食品,以及享受护工细心的照料和社区医养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

(4)发展培训产业,建立农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基地

泰山村每年承接各项培训20多万人次,泰山村有大中小会议室8个,其中一号会议室可以容纳550人;可接待2000人同时就餐,可容纳1000人入住。有高空培训装置2座,高空攀岩墙1座,地面培训设施如逃生墙、背摔台、电网等多处。

泰山村先后被郑州市教育局指定为郑州市中小学校外活动教育基地,被郑州市人民政府明确为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被郑州大学、河南民生学院等大专院校明确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被新郑市人民政府指定为新郑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基地。

运作模式

公司对外招商,免租金、免装修、免流动资金、免物业费、免管理费、免营销费,为商户提供统一采购的食材,收入扣除食材的成本后双方五五分成,商户承担自己的人力、水电气成本,公司承担人力和推广费用。

公司建立有自己的配送中心,商户成立了商户委员会,对中心的采购、配送进行监督,经营风险由公司承担。在这里经营的商户一店一品,不重复,避免恶性竞争。

(四)以“中郝峪”为代表“综合发展模式”


基本情况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博山大山深处,距城区40多公里。村庄规模,中郝峪村共113户、364人,全村耕地面积80亩,山林、果林面积2800亩,是纯山区村。

开发主体

2013年中郝峪村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资源变资产、现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转变。将全村山林、土地、房屋、农田承包权等以经营权入股的形式成立了淄博博山幽幽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公司来完善一、二、三产业机构框架,负责对全村所有经营性项目进行规划设计、经营管理,并统一进行利益分配,同时,代表村集体和全体村民对外合作。

产业规划

(1)大力发展乡村养生养老产业

中郝峪森林覆盖率96%,夏季平均气温低于 26℃。依托天然生态优势,大力发展乡村养生养老产业,改造建设各类康养住宅32户,配套康体休闲、无障碍老年活动中心等设施,发展医疗服务、休养康复、农耕体验等服务,形成居住—养老—休闲—康复—医疗等功能完善的新产业。

截至目前,外来定居新村民70户,全村年接待康养人数超过3万人次,获得全国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称号。

(2)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度假产业

村集体把村内60户180多间闲置房屋有偿收回,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外貌力图凸显山村风貌,内部更加注重现代舒适,用来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产业。同时对全村妇女进行家政服务培训,每户院落配有一名管家服务员,持证上岗。制定《中郝峪幽幽谷民宿管理服务标准》,严格落实民宿标准化服务,让游客感受家一般的温暖。

(3)大力发展高标准农业旅游产业

规范建设农家乐超过100户,其中10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5 家被评为山东省五星级或四星级农家乐。

统一农家乐管理标准,制定行业规范,统一配送餐饮用具,达到省级农家乐卫生安全标准。突出家庭接待特色,游客接待户户有“绝活”,在不同农家感受不同的休闲体验氛围,村民全员进行旅游接待业务培训,旅游接待从户户“游击队”转变为整村“正规军”。

运作模式

同时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鼓励村民以土地、山林、资金、劳动力入股,创新出“公司运作 + 单体承包 + 全体村民入股”的运营模式。

做活“公司主导+村民入股”的统一运营管理模式:幽幽谷公司对村子进行统一开发、运营、管理和推广。

村民以田地、农家乐、餐馆等入股运营公司,与公司利益紧密绑定,形成运营合力。一方面解决了中郝峪乡村旅游的服务标准、项目建设、品牌推广等问题,另一方面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在公司里,村集体占 21% 的股份,剩下根据村民自有房产、果园、劳动力等各种资产价值配相应比例股份。除经营收入以外,每年获得公司分红。

在经营上,公司统一负责村子的项目开发、运营和宣传。公司统一运营分配客人,业户只负责搞好接待、服务工作,不得擅自接待客人。村庄所有项目价格全部由公司统一制定、统一收费。

(五)以“竹泉村”为代表的“外部资金撬动模式”

基本情况

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北部,距县城12公里,距离临沂市区约65公里,约 1.5小时车程。村庄规模,村庄占地面积1800亩,包括竹泉村景区、红石寨景区、桃花峪溶洞景区和原始森林景区等。

开发主体

2007年,青岛龙腾集团确定独资开发竹泉村,并决定投资1.56亿元进行整体打造。

产业规划

(1)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引爆村庄发展

利用村庄世外桃源般美景和独特沂蒙乡村文化,开发具有沂蒙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按照乡村文化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提升自然休闲内涵,开发生态旅游业态,引导传统农耕逐步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居度假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

(2)培育特色文化村,梳理村庄品牌

编制古村落保护开发规划,强化村庄保护。在充分挖掘和保护古村落民居、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的基础上,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将历史文化底蕴转变为具备生活体验内容的特色文化村。

挖掘沂蒙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3)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深入推进标准化创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各类营销宣传渠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当地村民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运作模式

青岛龙腾集团作为竹泉村投资开发的主体,决定了由市场主导的首要原则,开发、经营和管理均采取市场化运作。县、镇两级政府分别成立旅游开发建设指挥部,选派专人专岗,出台扶持政策,协调处理关系,解决制约因素。


(六)以“乌村”为代表的“一价全包精品民宿度假模式”




基本情况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国家5A级景区,距乌镇西栅500米,紧靠京杭大运河,总面积450亩。村庄规模,村庄占地总面积450亩,原有60多户人家,300多名村民。

开发主体:乌村由以陈向宏为首的古镇联盟景区咨询公司规划、设计和管理,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管理。

产业规划

围绕江南农耕村落特点,布局精品农副种植加工区、农事活动体验区、知青文化区、船文化区四大板块,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与西栅景区联袂互补,成为乌镇目的地的新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景区。

(1)美食

一小时蔬菜:乡土味中晚餐,采用健康的“一小时蔬菜”,严格按照“当餐到达,当餐使用”的原则,形成“从采摘到上菜一小时”的特色。

纯正西餐:红酒和各色鸡尾酒配以牛排、意大利面。江南甜品:红豆糊、桃胶鸡头米、桂花年糕、鹅头颈、青团、猫耳朵……

(2)住宿

乌村将住宿细分为不同组团单元,分别是渔家、磨坊、酒巷、竹屋、米仓、桃园及知青年代,组团的名称与主题定位来源于村庄以前的生产小队,目前共有客房186间。如渔家组团就是以公社化时期当地渔业生产小队的生活元素为主题而命名的。

(3)游玩

每日提供蔬菜采摘、农耕深度体验、各类农事活动、童玩天地、手工DIY等丰富的休闲体验活动;在新建的活动中心、青墩、乌墩、码头等重点区域定期提供演艺、酒吧休闲、帐篷露营等活动。

运作模式

国有资本负责开发运营。

(七)以“莫干山”为代表的“民宿发展模式”

本情况

毗邻传统大景区的乡村振兴,可以差异化地产品定位,做传统景区的配套支撑甚至是对等互补,从而凸显自己的价值,实现振兴发展。地理坐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境内,距离杭州市70公里,自驾1小时车程。

开发主体

德清县莫干山镇,外来的诸多投资商和本地居民。

产业规划

(1)民宿产业

莫干山导入多元主题化的民宿产业,形成了全国民宿产业的高地,历经外来人群投资、本地居民投资、政府引导发展三大阶段。

为规范引导民宿产业发展,德清县2015年出台的县级民宿等级划分标准《乡村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将民宿划分为精品民宿、优品民宿和标准民宿三类;在民宿管理上,实施政府与民间机构共同管理,2015年出台《德清县民宿管理办法》,通过对消防、污染、安全防护、接待设施等方面进行规定,加强对民宿的规范和引导,并成立民宿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对民宿经营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在土地政策上,对民宿项目通过“点状供地”,出让投资者房屋落地的土地,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土地浪费。

(2)旅游产业

挖掘莫干山及周边旅游资源,按照康体健身和民国体验发展主题构建全域旅游产业。

依托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户外生态运动基地,修建莫干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打造“环莫干山”游,串联莫干山周边旅游资源,山上山下联动发展;出资对镇区街道进行民国风格改造,植入老式照相馆、布鞋、老酒、咖啡馆等怀旧风格的业态,建造了小型博物馆、VR体验馆、复古钟楼等建筑。

举办音乐节、国际自行车赛事、山地越野竞赛等节庆活动,提升莫干山品牌知名度,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品牌。

(3)农业产业

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推进生态农业发展,构建有机循环农业生产系统,挑选高品质有机农产品:一部分向外输出进行有机蔬菜宅配服务,另一部分进行售卖和二次加工,实现在地营销;开辟部分景观农田,开发农业体验,通过承包农场种养殖,构建自给自足的生态平衡,多余的产品向外输出,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4)文创产业

挖掘莫干山人文历史底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莫干山庾村1932 创意产业园,改造1936蚕种场文化集镇,引入艺文展览馆、设计工作室、主题餐饮酒店等文创业态,打造兼具文化内涵和复古气质的设计创业项目,展售当地特色竹、蚕丝等手工作品,带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规划建设影视文创小镇,挖掘民国风情文化资源,打造青年电影人的创客基地,举办电影节,打造国际性电影大赛颁奖基地;莫干山引入全球首个Discovery Adventures Moganshan Park 落地运营,大力发展体育运动、极限拓展等业态,成为全国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

充分发挥依托长三角大城市群优势,以民宿产业为先导带动乡村旅游和乡村产业新发展。

莫干山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高级形态和中国民宿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依托大城市的巨大人流和消费力,作为爆点树立莫干山乡村旅游的品牌从而取得成功。

通过莫干山的示范带动,浙江桐庐等其他地市,包括全国各地都掀起一股民宿热,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民宿已经并成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特色先导产业。

运作模式

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开发不同类型的项目,分散投资,独立运行。

(八)以“鲁家村”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模式”


基本情况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距离杭州市30公里,约1小时车程。村庄规模,村庄占地16.7平方公里,共有13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农户610户,总人口2200人。

开发主体

鲁家村引入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共同组建安吉鲁家乡土旅游公司,灵峰旅游占股51%,鲁家村集体占股49%,实现村集体资产的首轮价值转换,实现村民成为公司股民,鲁家乡土成为“鲁家村”的开发运营主体。

产业规划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梳理出一整套经营乡村的“鲁家模式”:引入社会企业,共同组建经营公司,村集体占股49%,社会企业占51%,构建“公司 + 村集体 +家庭农场”的模式,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1)农业:

分布于鲁家村的18个农场,包括位于村中心的核心农场和散落在核心农场周边的17家农场,而每家农场都是以产业为支撑运营的,且不重复,有竹园农场、蔬菜农场、高山牧场、葡萄农场、红山楂农场、野山茶农场、中药农场、鲜花农场、水果农场、养羊农场、养鸡农场、养鱼农场、香菇农场、珍稀树种农场、野冬笋农场、铁皮石斛农场、精宜木作农场、香草园农场。

(2)旅游业:

鲁家村的整体布局是一中心两环四区。

一中心是游客服务中心,约200亩,由火车站广场、停车场、生态湖和两栋建筑组成;

两环是两条观光环线,观光火车环线和观光电瓶车环线,其中观光火车环线是一条科普专列,春夏秋冬为绿化主线,设置二十四节气牌,游客观光的同时还能了解一些科普文化;四区是18个产业支撑的农场。

运作模式

村里引入旅游公司,共同组建开发公司,形成“公司+村+农场”的经营模式,三方共同建设并实现利益共享。

鲁家村村民收入主要有四大块:旅游区提供的就业薪酬、村集体分红、土地流转的租金以及村民自主经营收入。

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和村民都能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

(九)以“舍烹村”为代表的“三变模式”


基本情况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普古乡舍烹村,距离六盘水100公里,车程约2小时。村庄规模,全村487户、1294人,总面积9255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3401亩,森林覆盖率28.98%,林业占 23%,耕地占 57%,水田占15%,其他占14%。

产业规划

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将农业产业当作旅游来做,种植作物除注重其本身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还充分挖掘科普价值、观赏价值和旅游价值。

在果园农田中建设休闲栈道、观景平台、休息设施、农业乐等设施;建设农耕文化园、百草园和百花园、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提升农业产业观赏性、体验性、科普性,实现了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

运作模式

三变模式(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源地。

2012 年 5 月,农民企业家陶正学回乡发动大家成立盘县普古银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此后又成立了贵州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银湖合作社占股 20%)。

通过合作社和旅游开发公司,舍烹及周边村的荒山、河流、洞穴、森林、水域、河滩、自然风光和土地等,被量化成集体和村民的资产,再整合闲散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变成了村民和集体的股金,465户农户1161名农民变成了合作社的股东。

利用村庄绝美的自然风光、地质地貌、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等优势,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山地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入深圳苏式山水有限公司、盘县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进驻,共同开发村庄资源。

引进企业的同时,银湖合作社和娘娘山旅游公司支持8个村成立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采取合作社现金奖励方式,鼓励群众积极从事农家旅馆、农家饭店和特色种植养殖,提升园区服务配套设施。

目前已有企业17家、农家饭店30多家、农家旅馆12家,激发了群众的创业激情。

通过三变模式,舍烹村成立了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引入外部企业、群众全面参与,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新道路,实现了自身的转型升级。



四、乡村振兴服务内容

(一)产业规划:制定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发展规划,包括产业基础、发展趋势、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保障措施及招商策略等。

(二)功能区规划:研究乡村振兴重点功能区规划,包括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功能区业态策划、项目招商、开发时序等方面。

(三)开发模式设计:包括业态策划、开发模式设计、产业链设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


五、相关案例

(一)张谷英村示范保护规划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张谷英村保护性规划:仔对张谷英村历史文化资源基础调查工作的基础上,详细了解了张谷英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建筑、街巷格局、总体风貌和风俗传统特色及其保护、利用与开发现状。

规划目标:通过三年左右对文物建筑和重要历史建筑的抢救性修缮、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的提升、历史环境要素的修复以及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等项目的实施,是古村文化遗产得到保护的 同时,优化古村人居和旅游环境,推动古村文化保护、旅游开发于社会的协调发展,达到人、自然与村庄的和谐共处。


(二)江陵县新型城镇化规划

“十四五”时期以建设绿色宜居宜业江陵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关于城镇化水平、新型城镇体系、基础设施配套、城市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等方面的建设,将江陵建设成为“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县。

提高城镇化水平——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在充分尊重农民和外来高层次人口的意愿前提下,有序推动有能力农民工和外来高层次人口及其家属落户城镇,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农业人口同步转户,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差距。


(三)郫都区乡村振兴规划

整田护林织水成网,延续人居环境肌理,打造和谐共融新格局;以旅游、教育为引擎,农林科创为主导,培育产业升级新动能;汇聚新技术与人才,保障人才活动空间,注入时代发展新活力;整合川西景观要素,打造公园化5A景区,塑造地域特色新风貌;传承天府农耕文化,树立现代精神风貌,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完善配套支撑体系,合理搭建乡村组织,夯实生产生活新基础,充分利用大事件优势、资源本体优势、科技创新优势、改革创新优势,以乡村振兴为契机,重点建设示范走廊和重要节点,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四)芗城区珠里村富乡村规划

现状分析:珠里村是驰名中外的天宝香蕉主产地,林语堂文化园依托千亩绿色蕉建设,占地面积1600亩。文化园区里建立了国内唯一的香蕉品种园,并每年在文化园举办天宝香蕉文化节。

规划思路:漳州市区西部景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林语堂为核心品牌,集西溪湿地公园、林语堂文化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珠里闲适村为一体的近郊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景村联动,以山水风光、村落为依托,融入语堂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语堂文化品牌。 整治村庄环境,还原传统韵味,村落与林语堂文化园、西溪公园及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园联动开发。形成“一带两园两区”的空间结构。


(五)新津县域乡村振兴规划

规划现状:总面积330平方公里,下辖10个乡镇1乡1接到,人口31.53万人。城镇化率55.5%。人均GD9,5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县级财政收入54.5万元。

规划思路:基本完成现代都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缩小到1.6:1以内;乡村集中化居住率达到85%以上,城乡生活环境品质基本持平;基本建成全域公园体系,基本确立新型城乡关系,基本形成山水田林湖的大美空间形态。


(六)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规划

规划现状:2020年,核心区入驻企业达到了65家,比2018年净增加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占比70%以上,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农科园发挥粮油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水产养殖深加工一体化及现代家禽养屠深加工一体化之优势。

规划目标:到2024年,园区总产值达180亿元,其中一产产值达37亿元,二产产值达108亿元以上,三产产值不低于35亿元。形成以家禽养屠食品深加工为主导,龙虾种养殖深加工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园区注册商标总数达85个,农产品品牌总数45个。


六、政策汇总

(一)农业支持保护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2.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4.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5.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      

6.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政策     

7.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9.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10.稳定生猪生产政策     

11.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12.东北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13.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14.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15.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16.财政支持建立完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政策      

17.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18.良种推广政策      

19.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政策       

(二)资源环境保护     

20.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政策     

21.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政策    

2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政策   

23.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政策   

24.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政策     

25.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26.退化耕地治理试点政策    

27.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       

28.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政策

2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支持政策      

30.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支持政策      

31.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政策   

32.废弃农膜回收利用试点政策   

33.草原生态利用补助奖励政策   

3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       

(三)产业发展  

35.农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    

36.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支持政策     

37.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38.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    

39.农产品初加工税收减免政策   

40.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支持政策    

41.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发展支持政策 

42.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政策      

43.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44.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园区建设政策 

45.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政策    

46.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支持政策

47.脱贫地区产销对接支持政策   

48.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政策   

49.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50.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51.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52.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       

53.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      

54.粮改饲试点支持政策

5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56.支持肉牛肉羊发展政策    

57.蜂业质量提升政策     

58.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59.渔业发展补助政策     

四、农村改革及其他      

60.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      

61.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    

62.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       

63.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64.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65.农垦危房改造政策     

66.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67.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

68.培养乡村振兴人才政策    

69.基层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